• 寰宇繁星如瀚彩,人生亘古一凡尘。禅境天籁聆妙曲,匠心斫琴弦自鸣。
  • 毛泽东:好生求德,修身养性,良善处世,信仰天人合一之大道。
  • 新时代地球村人类命运与共,全球共建更加和平发展美丽和谐的家园,全体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共创道行德盛道德王国
  • 习近平: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载人航天 大幕再启

复兴之路 admin 5年前 (2020-05-17) 95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载人航天 大幕再启

来源:解放军报2020-05-15 08:46

载人航天 大幕再启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告诉我们什么

载人航天 大幕再启

  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揭开了中国空间站工程的序幕。屠海超摄
海南文昌,一个见证梦想腾飞的地方。
2020年5月5日,文昌又一次见证新的梦想起航——
当天18时00分,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首次出征太空。长征五号大火箭家族又一名新成员登台亮相。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强,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能一次把接近3个“天宫一号”重量的空间站舱段送入太空,将承担我国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大剧“第三季”的连台好戏即将登场,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从此更近一步。
在这个“五一”小长假,一个全新起航的梦想,正是中国航天人献给劳动者的最好礼物。
最后一步,关键一步
“膀大腰圆”的体型雄壮威武,乳白色的箭体上水汽缭绕……作为“胖五”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家族特征相当明显。
不过,在相当于6层楼高的巨大整流罩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图案下方,醒目的中国载人航天标识注明了它独一无二的身份——这是一枚专门为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大火箭。
载人航天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的领域。在世界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建造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是一个国家载人航天能力成熟的重要体现。
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至今,仅有苏联和美国独立建造过载人空间站,目前仍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则是由16个国家联合参与建造的项目。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就制定了“三步走”战略规划: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这是一份远景宏大的蓝图,也是一份难度空前的路线图。
1992年,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和平号空间站已在太空遨游了6年。那一年,奋进者号航天飞机先后进行两次飞行,把14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也将历史上的航天飞机任务次数刷新到了50次。
相对世界航天强国丰富的载人航天经验,起步较晚的中国载人航天差距明显。
面对差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
追赶!28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分秒必争,创造了一个个非凡的中国奇迹——
8个月,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在大漠戈壁拔地而起;300天,一座现代化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落成;300多项技术攻关,将载人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从0.91提升到0.97……
追赶!28年来,中国载人航天步履匆匆,在太空中留下一串串光辉的中国足迹——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巡天归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此后,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用10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经历的路程。
追赶!历经几代航天人接力奔跑,今天,中国载人航天终于握住了“最后一棒”,开始朝着远大目标发起有力的冲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英雄的史诗,是 “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坚定不移走出来的。从第一步到第二步再到第三步,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步履坚定,步步铿锵。
揭幕之战,非同一般
此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被称作是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的揭幕战。
这场揭幕战,意义不一般——
“领衔主演”身份特殊。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质量达22.5吨,为了担此重任,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应运而生。未来,它将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一起,分别担任中国空间站的“建设骨干”“客运专列”和“货运列车”。
其他“演员”同样来头不小。此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发射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以及我国首个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新一代载人飞船为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而研制。
3位“新人”同台出演载人航天“第三季”的揭幕战,“这一战”面临的挑战也非同一般——
长征五号B是我国首个采用一级半构型的火箭,系统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十分突出,“零窗口”发射、大推力直接入轨等挑战也前所未有。它发射时,发射时间误差要控制在1秒以内;入轨时,大约140吨的推力要在几秒内消失,相当于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突然“刹车”,还要稳稳停靠在指定位置。
不同于神舟飞船采用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三舱构型,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采用了返回舱和服务舱两舱构型,并且能重复使用。全新的技术路线所带来的,是一系列新技术需要攻关。
2月上旬,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抵达发射场之际,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一边是丝毫不可松懈的疫情防控任务,一边是必须万无一失的航天发射任务,如何打好“双线作战”的揭幕战?中国航天人面临一场现实大考。
就在此次任务前,中国航天先后遭遇了两次失利。面对挫折,如何在反思中奋起,如何顶住压力争取新胜利?中国航天人还面临一场心理大考。
越是艰难越向前,万众一心加油干。
在中国载人航天的前进道路上,从来不乏挑战与考验,也正因如此,才砥砺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这次关键节点上的航天发射,如同飞天之路上的每一场“战役”一样,既是对中国载人航天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一次升华。
未来之路,任重道远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序幕,也让人不禁畅想,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到底“长什么样”?
盘点此前的相关报道,这样一份蓝图其实已隐约可见:
基本构型——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其中“天和”号核心舱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3部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能够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
运营能力——空间站将在轨运营10年以上,额定乘员3名,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根据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需要,空间站可以在现有构成基础上进一步扩展。
空间应用——空间站的舱内、舱外均可支持开展空间应用,支持在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等8个学科领域的数百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
国际合作——中国秉承开放、和平、共赢的外空国际合作理念。截至2019年6月,已有来自瑞士、波兰、意大利、德国等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壮丽征程任重道远。
序幕不是高潮,更不是终点。当空间站建设的序幕揭开,中国载人航天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时刻,一场场艰辛的跋涉也由此开始。
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舱段规模都是20吨级。对于首飞之后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来说,它还将在一次又一次“力拔山兮”的托举中接受考验。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工程将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营运3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和空间站建造阶段共安排了12次飞行任务,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
统计显示,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至此次发射任务前夕,中国载人航天在过去20年里共完成了15次发射任务。而按照规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这意味着,在接下来2年多时间里我们将完成12次载人航天密集发射任务。
这12次飞行任务,对于中国空间站建设来说,哪一次都是关键之战;对于载人航天战线的数万航天人来说,哪一次都是全新大考。
8年前,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周年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设计师王永志说,空间站的建成和运营,将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2年后,载人航天工程启动30周年时,中国空间站很可能已从梦想变成现实。“三十而立”的中国载人航天,将更加满怀信心走向遥远的星辰大海,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王天益 特约记者 肖建军


道德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载人航天 大幕再启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