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的对抗性倾向越来越重,美国媒体对华的成见也很可能将越来越深,这个情况还会在整个西方舆论中起到带动作用。中国对此恐怕需要有充分思想准备,不能抱太多中国自己做得好了,西媒就会客观反映这种变化的指望。
不过事情的实际糟糕程度可能不会像一些国人担心的那样,西方舆论对中国利益的损害能力总的来说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这点我们也需看到。
首先,西方媒体在它们各自国内的社会动员能力远不如前了。我们看到,美国主流媒体在上一次大选前就几乎对特朗普形成了集体围攻之势,但它们没能把他挡在白宫大门之外。在这几年里,大多数美媒一直在与特朗普“战斗”,很难说谁输谁赢了。如果倒退二三十年,情况就不会是这样。那时美媒有充分能力影响一位总统的命运。
第二,美国媒体在中国社会的光环已经所剩无几,基本失去了对中国舆论的引导力。早年中国人那么信美国之音,把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视为客观真实的标准,如今人们已经把它们的立场先行看得透透的,知道它们在美国的对华打压中扮演了高度工具化的角色,只是把这一切做得更加隐蔽和“专业”。美国和西方媒体可以煽动中国社会的时代大致结束了。
第三,这是个舆论过剩的时代,美国和西方舆论又在对华问题上过度偏激、情绪化,对事实偏离得太远,也开始违背那些国家民众的实际利益,这也会损害它们的影响力。西方主流媒体总的来说这些年从来没对中国好过,中西关系的差不多每一次进展都是政界或商界推动的,舆论的政策影响力一直有限。
如果美国和西方舆论能够更加客观地报道中国,当然是好事。但这样的转变短期内完全不现实。媒体的天性决定了它们会更多表达情绪化的东西,以此来吸引眼球。西方体制的议员制度与媒体结合在一起,让情绪化表达变得尤其方便。
中国还是要适应西方舆论不断释放出对中国的各种反对乃至敌意,了解从本质上说这不是因为我们真的犯了大错误,而是人类社会的心理弱点必然导致这样的格局。我们当然不是什么都做得无可挑剔,但我们的问题与西方舆论对中国铁幕般的围攻是不成比例的。与其取悦他们争取有所改变,不如我们主动适应这样的局面,实现另一种平衡。
中国应进一步巩固国内的自信,在中国社会中进一步、或者说彻底压制西方舆论机构有害的意识形态渗透。与此同时,我们要按照舆论的规律尽可能放大我方在国际社会的声音,全面开启中美及中西不同声音博弈、磨合的过程。
由于中国越来越重要,世界对来自中方的声音存在天然的需求。但中国声音的对外输送也将是磕磕绊绊的。需要看到,这是一个相当新的领域,它的效果可能是曲折的,错综交织的。说实话,这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是学习、摸索的过程,它是对中国自信心、意志和内部活力的全面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