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沦为喂饱美国的奶牛
两大文明延续至今: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
印度从1849年到1947年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成为当时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遥遥领先于同时期的清朝和中华民国。1949年,印度的GDP是中国的2.85倍,钢铁产量是中国的8.7倍,纺织业更是全面领先,甚至印度红茶也取代传统的中国茶叶,成为了全球茶产业第一。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实行国家计划经济和垄断资本结合的“印度特色经济”。在这种略带畸形的体制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印度经济发展受阻。大量的印度农民和手工业者还在日复一日地转动手摇纺车,仿佛回到了莫卧儿王朝时代。到了2019年,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仅相当于中国的1/5。
印度开启更彻底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对外举债、降低关税、金融市场改革等措施,印度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大有赶超中国之势。从2014年到2018年,印度平均GDP增速达到了7.5%,高于中国同期的6.9%,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咄咄逼人的增长势头,让西方政界和舆论界一直认为印度是最有希望超越中国的国家。
不过到了2019年第3季度,经济增速锐减到4.5%,低于中国同期的6%,创六年来新低。但是到了2018年下半年,印度的一些大型影子银行因无力偿还债务,纷纷违约倒闭。这起事件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从金融市场波及制造业,再从制造业影响到消费市场,最终导致产业经济萧条,失业率从2018年的6%攀升至2019年10月的8.5%。
第一,印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不断攀升的公共债务。印度政府向欧美国家大规模举债,让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入印度。然而,无节制的“赊账”悄然间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数据显示,印度的政府债务已经上升到GDP总量的68%,达到1.2万亿美元,成为新兴市场中债务最高的国家,仅每年外债的利息就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20%左右。换言之,我们的邻居正沦为华尔街的奶牛。
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5%左右,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30%的平均线。
印度精英脑子里的另一种观念,即“逃离印度”。“最聪明的印度人都移民去了西方”印度本土高端人才流失的伤疤。。美国,收入最高的族裔是印度裔,中位收入是全美平均收入的两倍。在科技界,有1/3的工程师和15%的中高管都是印度裔。我们熟知的谷歌、微软、Adobe的CEO,都是印度裔。印度每年有2/3的毕业生会离开印度本土,其中38%去了美国。而美国政府也将80%的外籍技术人员的工作签证发给了印度人。
“大象正沦为奶牛,奶水喂饱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