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逆境时,读一下《金刚经》的这句话,大有益处!
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什么是逆境?什么又是顺境呢?所遭遇的境界,不是我所喜欢的,是我讨厌的,就称为逆境;所遭遇的境界,是我喜欢的,是我所想要的,这就称为顺境。
从日常生活中来看,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和顺境,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烦恼,为什么呢?就是佛法常讲的贪、嗔、痴三毒。
在顺境当中,我们顺风顺水,意气风发,就会引发无穷的贪欲,贪名利,贪享受,本来已经得到想要的了,但还想得到更多;在逆境当中,我们所求不得,越是自己喜欢的,越得不到,就容易生起嗔恨心,恨周围的人,恨所有的事,身边的环境。我们人的一生,总是在顺境、逆境二境之中不停地流转,总是在贪、嗔之间迷惑颠倒,不能产生真实的智慧,这就是愚痴。
那产生逆境和顺境的根源在哪里?就是佛教常讲的“我执”。我们不能发现,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其中都有个我,都离不开我的主观感受。顺境是我喜欢的,逆境是我讨厌的,如果没有了“我”,哪里还有什么逆境、顺境?
所以要想彻底走出人生逆境,就要“破除我执”。怎么破除呢?我们用心去读一下《金刚经》里的这句话,就会明白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遇到的一切境界、一切现象,都属于有为法,都是变化无常的,如梦幻泡影,如朝露、闪电。所以佛教导我们,面对一切遭遇的时候,都应该做这样的观想。
在整个宇宙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就如做了一场大梦一样吗?不就如大海的一个水泡一样,只是瞬间的生灭而已吗?在梦境中,我们执着有个自己,执着梦中的境界,有美梦,有噩梦。但是梦醒之后,不过是一场空而已,谁还会因为梦境的好坏去痛苦、去开心呢?
我们大家都看过电影,电影中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有好人,有坏人,但我们知道那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不会因为看电影而跟人生气,跟人吵架。其实人生就如一部电影,电影的主角就是自己,但我们当真了,执着于自己的角色了,所以才产生了烦恼。如果我们能够跳出圈外,放下电影中的那个我,把自己当成一个观众,那无论是面对逆境还是顺境,你的心态就都会平和多了,就可以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了,处理起事情来,也就比较圆满了。
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在千年前参透的内容,如今科学家证实是对的!
其实,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应该是“一朵花,一个世界,一片叶子,一个菩提”。释迦牟尼早在几千年前就看透了这句话的意思,而1000年后,当代科学家已经证实释迦牟尼说的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科学家如何解释?
物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Dindal效应,许多理科学生可能都听到过。只是光的折射。当光束通过一些透明物体时,它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是由它所穿透的物体决定的。说到这里,我想到了经典电影《暮光之城》中的一个场景。两个男人和女人躺在树中间的草地上,阳光透过树叶散落在他们的脸上。想到这一幕真是太美了。
如果你不明白这种叮当效应,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早上醒来打开窗帘的时候。我们将看到一些灰尘和灰尘漂浮在空中。事实上,即使它是一种斑点,它也是由Dindal效应形成的。这些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会互相吸引和排斥。事实上,从宏观上看,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埃与宇宙中的恒星非常相似。就像这些尘埃一样,宇宙的物体漂浮在空中。它们相互吸引和排斥,形成一个固定的操作系统。然而,一千年前,释迦牟尼似乎已经洞穿了这个谜。一朵花,一个世界,一片叶子和一个菩提是最经典的解释。
如果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它,那么在最小的事物中就会有一个世界。如果你仔细观察一片叶子,并使用一些设备扩大叶子的叶脉,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独一无二的。看来释迦牟尼早在一千年前就意识到了。数千年后的今天,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了释迦牟尼曾经讲过的事实。
我们都说艺术来自生活。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科学也来自生活。就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一样,每个人都是个体,但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会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