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话立即赢得了全球范围内各界人士的欢迎。对于处于气候变化危机挑战第一线的最脆弱国家,最显著的积极影响即是“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避免了更多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升温滑向关键的1.5摄氏度边缘的速度有所放缓,为人类应对这场最大的生存危机赢得了宝贵时间。
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最根本也最有效的措施。行胜于言,从去年开始,中国的海外能源投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可再生能源投资在去年首次超过煤炭项目,而在今年更几乎没有投资任何海外煤电项目。一年前,中国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被气候科学家称为是自《巴黎协定》签订以来“过去五年里全球气候政策中最重要的宣布”,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让全球实现1.5摄氏度的控温目标变得更为可能。
过去几年中,中国不断为全人类向着更加安全的气候未来做出贡献,迈出坚定的步伐。从“双碳”目标,到现在以壮士断腕的决毅和海外煤电告别,这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更表明了中国对共建全球绿色未来的坚定信念。这一信念也正是目前遭受气候危机挑战最首当其冲影响的脆弱国家需要的定心丸,因为在应对气候危机的同一时间,他们还渴望找到经济发展所需的电力来源。
代表了12亿人口的48个气候脆弱国家在今年早些时候提出了一项《气候繁荣计划》,他们期望到2030年之前为自己的国民能够打造出一个既保障国民生存,又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和基础即是“绿色低碳”能源。
他们和中国的14亿人站在一起,占到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既风雨与共,一起遭受气候变化日趋肆虐的影响;他们也共享梦想,都在渴望彼此平等、齐头富裕的安全未来。人类没有备用星球,因此在气候变化的共同危机面前,各国更需要“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在这一过程中,绿色低碳能源领域的紧密合作也将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体现和重要动力。从发电到存储、从设备制造到工程搭建、从融资到运营,中国是全球可在生能源领域毋庸置疑的领头羊,而气候脆弱国家对与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合作也充满期待。新型低碳能源注定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