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寰宇繁星如瀚彩,人生亘古一凡尘。禅境天籁聆妙曲,匠心斫琴弦自鸣。
  • 毛泽东:好生求德,修身养性,良善处世,信仰天人合一之大道。
  • 新时代地球村人类命运与共,全球共建更加和平发展美丽和谐的家园,全体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共创道行德盛道德王国
  • 习近平: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道德评论 admin 3年前 (2021-11-05) 4825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同时是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在5月15日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上,《报告》主编、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薛进军表示。

  薛进军介绍,根据我们基于WIOD数据库和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的最新研究显示,2009年全球太排放量是28850MT(百万吨),尽管中国的碳排放最多,排放量占全球的23%,高于北美地区的21%占比,但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北美则是最大的地区,占全球的23%,比中国的占比高出3个百分点。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介绍,出现上述差异是因为1/5至1/4的碳排放由国际贸易生产产生。而这些贸易隐含碳主要是从中国和BRIIAT(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等其他重要国家组)地区生产和出口,由北美和欧元区消费和进口引起的。其中,北美是最大的隐含碳进口地区(1111MT),中国是最大的隐含碳出口地区(1975MT)。
  “中国碳排放的29%是由其他国家消费引起的,而欧元区和北美碳排放的33%和17%是在地区外生产排放的。”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分析,如果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地区间碳强度的差距将缩小,从人均碳排放看地区的差异就更大了,“北美等发达地区1个人的消费碳排放相当于中国4个人的碳排放或BRIIAT地区6个人的碳排放。”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分析,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多,排放的多,但却收入少;发达国家生产的少,排放的少,但收入高。虽然生产排放仍是全球气候政策的核心,但各国在实施减排政策工具和评价减排效果时也应该考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强调要从战略上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因此我们建议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薛进军对水晶碳投分析,建议继续优化调整出口结构,进一步控制“两资一高”(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并通过政策清秀如税收优惠及关税补贴等,鼓励“干净“的部门扩大生产和出口。
  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办公室中国项目主任胡涛对水晶碳投分析,中国应在战略上尽早扭转环境逆差,在未来逐步将将“出口导向贸易政策”调整为“绿色贸易战略”。
  薛进军分析,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对于国际气候谈判日益重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配碳排放责任,从而改变全球消费模式,真正促进全球性的减排。
  此外,《报告》特别建议,由于中国从2007年就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世界第一大国,从长远看,如果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没有达到排放峰值,全球几乎不可能达到排放峰值。在国际谈判中,如果中国只承诺强度减排目标,全球几乎很难将中长期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因此,中国就得在全球碳减排中承担最大的责任。这个逻辑正确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新研究发现,1/5至1/4的碳排放由贸易生产引致。中国碳排放的29%是由其他国家消费引起的,而欧元区和北美碳排放的33%和17%是在地区外生产排放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等专家的研究发现,如果按生产排放碳来看,中国排在全球第一位(23%),北美排在第二位(21%)。但如果从消费碳排放来看,北美则是最大的地区(23%),中国第二(18%)。

 

据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5日发布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介绍,2011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80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四分之一强,超过美国排放量的50%左右。2005-2011年,全球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中国所占的比重达60%以上。即使按人均水平来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6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前人均排放将超过欧盟人均水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该报告称,从长远看,如果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没有达到排放峰值,全球几乎不可能达到排放峰值。在国际谈判中,如果中国只承诺强度减排目标,全球几乎很难将中长期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9%,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也只占到14.5%,制造业产值只占世界制造业总额的13%, 出口额占到世界总出口额的10%,但却排放了世界碳排放总量的25.5%。

 

上述报告同时表示,不能就此断定中国的高碳全部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

 

“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对于国际气候谈判日益重要。”赵忠秀对记者说,发展权的权衡已成为制约京都议定书效力的关键因素,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国家排放目录只核算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的排放,忽视了国家之间的联系,这可能导致对全球、地区和国家排放趋势和减排政策的错误分析。

 

近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裴建锁、王春华应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公布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1997-2009),测算了各行业出口总的隐含碳,并将出口隐含碳的变动分解为三种因素:总量、效率和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出口结构的调整降低了CO2排放,而效率提升的作用则不太显著,出口总量的增长是贸易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因素

德媒:中国对气候变化究竟负有多大责任?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6吨,中国为7.1吨

全球碳排放,你要知道的数字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21次大会在法国巴黎布尔歇会场圆满闭幕,全球195个国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这一《巴黎协定》也成为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大幅度增长。在工业革命刚刚兴起之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280ppm(0.028%),这也是人类历史大部分时间内的水平。然而,目前的浓度已经超过400ppm,限制碳 排放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本期数说能源盘点关于全球碳排放你所需要知道的重要数字,展示碳排放的现状与未来。

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历史

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时代之前,人类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十分有限,二氧化碳的浓度基本保持在300ppm以下。

蒸汽机的发明以及煤炭的使用,使得欧美各国进入了机械化时代,但污染物、二氧化碳也与人类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1824年,科学家就发现了温室效应,其中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19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逐渐步入石油天然气时代。目前,全球超过10亿人拥有汽车,道路交通碳排放了全球总量的17%。过去20年,该领域的碳排放增长了45%。

过去二三十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化石能源消费激增,尤其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大大增加了全球的碳排放。

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各国碳排放占比历史

最早开始工业化的欧洲占全球排放总量的比例一度达90%。美国开始工业化后占比逐渐增长,并在1916年超越欧洲成为排放最大的地区,1945年的占比一度达到50%。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开始发展和复苏,欧美之外地区的能源消耗快速增长,成为新的主要排放源。

2014年全球排放总量为357亿吨,前6大排放主体依次为中国、美国、欧盟、印度、俄罗斯以及日本,总计占全球69.2%,各国占比依次为29.6%、15.0%、9.6%、6.6%、5.0%以及3.6%(注:因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六大排放经济体相加后的总和与69.2%略有偏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年排放量(105亿吨)大于美国与欧盟的和,是唯一一个年排放量超过100亿吨的国家,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

1850年以来,全球总的人为排放量为14384亿吨,前6大累计排放国占据近3/4。欧美远超其他国家与地区。从1850年到2014年的160多年间,美国的的累计排放量达到了3770亿吨,欧盟为3261亿吨,两者约占全球的一半。中国在此期间的累计排放量为1711亿吨,占全球的11.9%,为美国的45.4%。如果中、美、欧保持2014年的排放量不变,经过23年和39年,中国的累计排放量将分别超过欧盟和美国。

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发达国家VS发展中国家

2014年全球碳排放总量比1990年增长了58%,但排放量的分布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除美国(+3.46亿吨)、日本(+1.08亿吨)、加拿大(+1.17亿吨)、澳大利亚(+1.32亿吨)、西班牙(+0.14亿吨)的排放量有所上升外,其余发达国家基本都比1990年低,排放量的增长几乎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1990年发达国家占69%,2014年的占比仅为39%。

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TOP6人均排放量

美国的人均排放量虽逐渐降低,但2013年16.18吨/人的排放量仍远高于其它主要排放国;欧盟的人均排放量只有美国的40%,为6.57吨/人;中国的人均排放量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06年超越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超过欧盟,达到了6.60吨/人。日本的人均排放量常年保持在8~9吨/人之间,2011年福岛事故后,日本关停了所有的核电厂,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导致2013年的人均排放量比2010年增长了近10%;印度是主要排放国中唯一一个人均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2013年1.49吨/人的排放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4.51吨/人)的1/3。

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主要经济体排放强度对比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单位GDP排放强度远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且处于持续降低过程中。中国与俄罗斯排放强度快速下降,但仍远高于其它主要排放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六大排放国中排放强度最高的国家,尽管2013年1.85千克/2005年美元不变价的水平相比1990年已经下降了超过55%,但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2倍、欧盟的8.4倍、日本的7.2倍、美国的5.2倍。

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全球排放走向何处

《巴黎协定》明确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继续努力、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摄氏度之内。

近日,《Science》刊文,基于模型预测了巴黎会议后全球不同减排努力下,2100年全球可能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升幅度。

计算显示,如果一切按照原来的能源消费模式,全球将在2015年57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量(不仅仅是二氧化碳)基础上,增长至2100年的1390亿吨,相比工业化前温度上升2.7~5.9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则将达到889~922ppm历史极值。如果遵循巴黎会议作出的承诺,2100年温升将控制在2.0~4.6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61~684ppm,若2030年承诺期结束后各国不再进一步采取行动,排放量将重新进入上升轨道。如果实行更加积极的减排努力,2100年温升将控制在1.0~2.7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70~484ppm。

查看源图像
环球时报
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2018年全球部分国家人均猪肉消费量

“德国之声”网站11月2日文章,原题:事实核查:中国对气候变化究竟负有多大责任?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于任何其他国家。对很多人来说,结论很明显:中国对气候变化负有巨大责任。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净排放量本身并不足以将气候变化归咎于中国。

为得到不同认知,不妨看一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将2019年全球碳项目数据和Our World in Data结合起来看,众多加勒比岛国和海湾国家位居前列。美国排在第14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6吨。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7.1吨,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排在第48位。

但这也只是一个缩影。从人类角度看,二氧化碳可在大气中残留极久。根据国际研究项目“全球碳预算”的估算,自1850年以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有40%留在了大气中。挪威气候研究机构CICERO科学家罗比·安德鲁是该研究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专家们指出,要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重要的是研究历史上的排放。安德鲁表示,中国很晚才开始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用科学家的话来说就是:“事实上,中国不是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

安德鲁也指出,还有一点,在标准统计中被忽略了,但它对责任问题很重要。想一想,人们使用的物品中,有多少贴有“中国制造 ”的标签?电热水壶?花园里的塑料椅子?笔记本电脑?如果用这些产品的是你们,为什么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该由中国而不是你们的国家负责?迄今,统计数据通常基于生产者原则而非消费者原则。今年早些时候,荷兰和德国研究机构的3名学者提出一个方案:碳排放的责任应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担。

非营利环保组织“保护国际”专家希拉·拉加夫说:“我们的确不能把责任都归咎于中国。”不过,她也强调,作为最大排放国,在与气候变暖斗争中,中国在适度责任分担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作者尤塔·斯坦威尔)

美国“清洁技术”网站11月2日文章,原题:崛起的中国对气候行动至关重要,低迷的西方怎么办? 过去10年,我开始密切关注中国的转型。随着全球经济“去碳化”加速,中国既是被嫌弃的一方,又是全球的领导者。过去40年,中国逐渐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当然,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仅为美国或加拿大的一半,而且从未打破美国一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75%的历史纪录。

但过去20年来,中国努力成为未来低碳技术的提供者。中国如今供应全世界80%的太阳能电池板,这引起欧洲和北美的不满。全球风电机组前10大制造商中,中国占了7家。

中国各大城市的道路上行驶着超过40万辆电动公交车,而其他大多数国家连1000辆都没有,中国还向其他国家出口这些车辆。世界上销售的电动汽车及轻型电动卡车半数在中国。2020年,中国的风力和光伏发电量相当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全世界2/3的高速电气化客运列车在中国。世界上在建的电网侧储能项目约90%在中国。

中国有望提前9年实现《巴黎协定》中设定的碳减排目标,并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媒体却在关注中国增加煤炭生产以弥补冬季的短缺,而实际上,多年来中国在气候方面说得较少,做得很多。

当中国政府优先考虑气候行动,并努力掌控后碳经济时代的许多主要产业时,西方国家却落后了。拜登政府对特斯拉的持续冷落就是一个例子。要知道,特斯拉是美国对低碳未来作贡献的少数亮点之一。特朗普甚至让美国退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中国的崛起使数以亿计的人摆脱了贫困,不仅仅是在中国。中国对气候稳定采取的明确行动在规模上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作者迈克尔·巴纳德,陈俊安译

这个成天拷问中国的问题,一问到自己身上,外国网民就急了

就在刚刚,英国BBC新闻发布了一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答疑,其中一条讨论提到“是否该限制吃肉来解决气候变化”。一看到这,不少外国网民就急了。

一说起“吃肉”、“气候变化”这俩关键词,咱们中国网友估计马上想到的是,之前某些西方媒体不断炒作“中国人吃肉太多破坏环境”,以及《纽约时报》那句经典的双标名言: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孙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烟。

近日,BBC两位研究气候问题的记者就组织了一次互动,他们收集了好些外国网民的问题,并把统一回答发在了新闻链接里。其中被BBC放在导语中宣传、也是引起最多争议的一个问题和回答,就是“减少吃肉”这点。

在回答中,BBC记者向提问者表示,吃肉尤其是吃牛肉,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这位记者给出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每周吃一到两次牛肉汉堡背后增加的温室气体,约等于为房间供暖95天的排放量。在谈及解决方案时,记者还提了一句“设定食肉限额”、“给肉制品增税”等做法。

 

相比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无端污蔑和指责,BBC提到“限制吃肉”时的措辞,可以说是温和中带了几分恳求了。但正如这位记者自己提到的那样,大多数外国网民还是对这种论调相当不爽,而且他们反驳的点,和中国网民之前提到的角度也非常类似。

有的外国网民指出,明明有那么多产业造成的碳排放都更严重,为什么非要从限制大家吃肉下功夫呢?言下之意,就是觉得限制跟自己关系更远的其他产业没有问题,但把管碳排放的手伸到自己的餐盘里就不行了。

另一部分网民则认为,正所谓“开源节流”,除了节流,咱们可以考虑开源呀!比如发展污染和碳排放都更小的新能源设备等。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环保,可以!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不行!

当然,外国网民有这种反应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对于某些一直坚持拿碳排放对中国说事,把气候变化“武器化”的西方媒体,恐怕得搞清楚这么几个事实了。

如果单论“吃肉”,那么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在全球根本排不到上游,在我们国家某些地区,青少年肉类食用量甚至没达到满足身体发育的理想水平。

如果发达国家的民众都不肯少吃肉,这个担子为什么要让我们中国来挑呢?

2010年,曾有哈佛大学的专家列出数据显示,西方社会时常指责中国“碳排放全球最高”的说法,并没有区分“生产”“消费”两个方面。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我们的碳排放数据大多来自生产方面,而这些生产出来的商品有很多都出口给了其他国家,中国人自己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并没有那么高。

相反,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口远少于中国的情况下,却消费了大量的物资,一旦把碳排放按照“消费”来重新核算,这些时不时拿气候变化打压中国的国家,反倒应该把自己挂出来做个反面教材。

 

对于气候变化这种宏大的议题,应该交给专家们去讨论,但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笔者倒是觉得某些西方媒体可以好好反思下,自己以前炒作“中国碳排放过量”的报道,有没有符合客观和公平的原则?有没有反映基本的事实?

和某些外媒对中国横加指责不同的是,这篇文章的评论区下,也有一些来自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网民提到,自己所在的国家以及自己目前的生活条件,确实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他们认为自己有必要身体力行地从自己做起,为气候变化出一份力。

难道,某些自诩“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在环保上的觉悟,连看自家报道的普通网民都不如?

联合国发布红色警告,全人类减排迫在眉睫,美国碳排人均世界第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周一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如果不采取大刀阔斧的行动来消除温室气体污染,地球气温将在未来二十年里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 1.5 °C或更多。随着气候变化的迹象在世界各地变得明显,《巴黎协定》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报告指出,即使快速减排,至少到2050年,气温仍将继续上升,并导致进一步的极端天气事件。据估计,自 1850 年以来,人类活动使气温升高了 1.1 °C。2015年的《巴黎协定》寻求在2100年前将温度上限限制在1.5至2°C。

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五种理论路径下的年碳排放量/数据来源:IPCC

自19世纪工业化以来,人类通过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来获取能源,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到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气候变暖对地球的影响。今年夏天,加拿大和美国太平洋西北部的部分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热浪,上个月,我国河南省出现极端降雨天气,三天的降雨量超过了正常情况下一年的降雨量。

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这场危机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据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亚太地区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合计占比达52%,其中中国占比30.7%;北美地区碳排放占比为16.6%,欧洲地区占比为11.1%。

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在发展中国家相对占比较多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煤炭能源消耗。以我国为例,我国工业发展脚步起步较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不过在增长经济的压力和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上,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绿色产能。

碳排放总量排名第二多的是美国,然而从人均碳排放量来看,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却常年高居世界第一。美国的人均排放17.6吨,在占世界人口比例5%的情况下,却贡献了世界16%的碳排放总量。而中国有14亿的人口,人均排放量为6.6吨,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中国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目共睹的努力。根据《年鉴》的数据,去年中国是世界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3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碳达峰),到2060年中国要完全实现碳中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该报告的讲话中说,这份文件是“人类的红色代码”。因此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所有国家都要抓紧时间加强绿色多边合作,降低碳排放,来应对这场气候危机,否则不断加剧的气候危机将造成更多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灾难。


道德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中国近30%碳排放由它国消费引起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