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11月4日文章,原题:美国已输掉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拜登政府把与中国的大国竞争重新贴上“战略竞争”的标签。但是,如果该战略优先考虑的是竞争和遏制,将两国限定于对抗性关系,那么这样做就不会奏效。过去30年来,美国不一致的政策已将中国塑造成美国首要地位不可或缺的替代者。强调竞争可能会促使中国进一步强化这一角色。实际上,美国必须重建其全球关系,不要把这些行动与中国竞争挂钩。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 报道截图
在一定时期内,反恐行动塑造了美国的全球互动关系。美国通过军事主导地位创造了一种环境,激励了与中国的合作,从而推动中国的世界地位提高,使中国成为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的替代者。当美国无视任何与恐怖主义无关的事物时,中国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不可或缺的国家,而且是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情况下做到的。
当美国政府试图将与中国的竞争限定为一场新冷战时,这一事实显得非常重要。正如保罗·希尔在《国家利益》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所讨论的,这种描述是错误的。希尔指出,美国和中国并没有陷入一场争夺全球霸权的意识形态斗争,世界也没有准备分裂成美中两大阵营。这种评估可能是正确的,但美国的霸主地位本身就有可能招致分裂。
拜登 资料图
最近的事件表明,在经济和安全及政治领域,排除美国的协议不断增加。伊朗宣布将与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举行多边峰会,讨论如何合作促进阿富汗的包容性政府。伊朗将美国排除在外,因为该国认为美国人是造成阿富汗不稳定和冲突的主要责任人。
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与美国的贸易额超过与中国的贸易额的国家数量从80%下降到今天的30%以下。在190个国家中,中国现在是其中128个国家的更大贸易伙伴。
美国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转向有可能进一步分裂全球。按照通常的美国方式,这种做法以军事为重点,突出威慑。最近的两个举动说明,军事遏制均属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核心内容。
首先,澳大利亚、英国和拜登政府达成向澳出售核潜艇的“奥库斯”(AUKUS)交易,表明美国致力于以军力保证其印太战略及制衡中国战略。其次,数名议员再次提出《台湾防卫法》。这些提案建议将美国对台湾的防卫正式化,同时也表明试图阻遏中国的军事扩张。
一段时间以来,发出信号和威慑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印太国家对自身防御能力的投资也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发展,这可能会减轻美国的负担。但是,无论是向澳大利亚出售核潜艇,还是提出保卫台湾的协议,都无法改变中国已经在软实力方面赢得巨大影响力的事实。
美国与中国的竞争被称为大国竞争、战略竞争或是新冷战。用什么说法其实无关紧要。更重要的问题是,过去20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时,中国忙于增长其软实力并在经济上取代美国。
20年来,美国一直采取军事优先的方法。这种外交政策视角让中国有机会发展自己。现在,战略竞争将中国和美国列为对手。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目前,美国在军力上仍占上风,这使得军事遏制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然而,公开的竞争只会迫使世界分裂成不同阵营,而中国在经济上已与美国平起平坐。承认多极化而不是两极化,才是美国所处的当前和未来的现实,反而符合美国的利益。认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放弃战略竞争。(作者斯科特·麦肯,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