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挑动台海冲突,在近年来的概率将耸升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遭遇美国等西方国家最严厉的制裁。有观点认为,这种局面对中国来说,是缓解外部压力的机遇;也有观点认为,美西方在高压遏制住俄罗斯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中俄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对俄制裁于中国不利。中国应怎样正确看待乌克兰局势?未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对此,中国网【见智】栏目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执行主任王文。
中国网:您如何看待俄乌冲突给俄罗斯带来的影响?
王文:自2月22日以来,美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制裁超过5300多次,40天内对俄罗斯制裁次数是之前对伊朗制裁次数的1.5倍。制裁对俄影响与冲击巨大。透过伊朗,或许能看到俄罗斯经济和未来国运。
1979年,伊朗人均GDP是当年中国的15倍,伊朗人口仅5000万,GDP总量却排在世界第13位。当年伊朗是非西方国家的经济领头羊。但此后40多年被美西方制裁,伊朗GDP总量按实际汇率计算已跌至世界约50位,人均GDP仅是中国大概1/5至1/6。俄罗斯现在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排在第12位,不如中国广东和江苏两省,人均GDP大体与中国相当,但未来恐怕会更糟糕。
中国网:您认为俄乌冲突会延续多长时间?
王文:从冲突刚爆发第三天,我就曾批驳过战事速战速决的分析。俄乌冲突没有那么快结束,即使战事结束了,俄乌两国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全面和解。更糟糕的是,当下俄乌冲突呈现出高概率的“印巴化”迹象。1947年、1962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发生了两次克什米尔战争。2000年以后,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冲突。
现在俄罗斯吞不掉乌克兰,乌克兰也不可能完全收回所谓“故土”,乌东地区可能会变成新世纪的“克什米尔”。近期出现的三点迹象使俄乌冲突打打停停地或持续很久。据俄媒报道,4月1日起,乌克兰已打到俄罗斯境内,双方出现第一次对攻势头,俄乌冲突已拉锯战化;两国冲突扩展到全球治理领域,美国提出要将俄罗斯排挤出G20,但主办国印尼坚决反对,美国则威胁,有俄罗斯在,就不参加G20峰会。这意味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大国协调治理体系崩溃;在国际金融体系,俄罗斯反制裁措施形成“去美元化”攻势,俄美冲突会更激烈。
中国网:您认为美国不会让这场战事停下来?
王文:是的。现在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是“冷战阴谋家”、“国际麻烦制造者”。俄乌冲突表面上看是乌克兰军力与俄罗斯西部、南部军区兵力的一次角力,实质上却是冷战对峙思维在东欧地区延续至今的一次总爆发,也是俄罗斯对美国及北约无休止战略扩张与挤压的一次总反击。
一个多月来,俄乌冲突已演变成一场拉锯战、持久战。除俄军最初投放兵力的严重不足以外,背后还有一个重大的外部因素,就是美西方对乌克兰的大量援助和策应。实际上,美国和北约除了没有正式地、有成建制地军事武力参与以外,几乎用上了所有能用上的混合战、总体战方式。在战场上,支持的手段包括利用卫星提供战场信息、资助雇佣兵参战、支持武器装备和指挥系统、提供几十亿美元经济援助等。在外部环境方面,美西方完全不顾一直标榜的中立、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等原则,企图对俄罗斯进行全面绞杀,冻结俄罗斯银行海外资金、将俄罗斯排除出GPS卫星导航系统、切断能源运输通道、利用黑客攻击控制舆论平台,甚至包括生化武器支持。
以上种种对一个崛起国家的压制、诱战与联合绞杀,暴露了美西方作为百年前殖民主义者后代的凶残与赤裸。这场拉锯战是霸权体系遏制崛起国的一次完整演练,给中国提了个醒,让我们认识到现代大国竞争的残酷性。
从这些角度看,俄乌冲突结束最大阻力,并不来源于俄罗斯或者乌克兰,而是美国。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米尔斯·海默近期说,美国如果要阻止俄乌冲突,5分钟就够了,只要承诺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由此可见,以乌治俄、以俄压欧,是美国惯用“离岸平衡手”战略的一次“精巧”展现。离岸平衡,是一种守成霸权国使用、靠邻近力量遏制潜在大国崛起的常见战略。
中国网:很多人都关心,俄乌冲突能带来哪些启示?
王文:启示非常多。俄罗斯、乌克兰相当于苏联解体后的长兄、二哥,苏联国土、资源、工业最好的遗产基本上都被俄、乌继承。俄罗斯继承了全球第一大国土面积和最丰富资源国之一的地位;乌克兰继承了当年苏联最强的核工业、造船业等,甚至还有3000枚以上的核武器。理论上讲,1991年以后的俄罗斯、乌克兰应该都能重新崛起。可惜,两国对西方政策,尤其是21世纪以来,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战略,乌克兰几乎全面亲西方,俄罗斯则全面对抗,兄弟相残,最终“亲者痛,仇者快”,让西方尤其是美国得了最大便宜。
中国网:很多人认为,俄乌冲突改变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您怎么看?
王文: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一直在变。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一是欧洲对美国的依附关系将全面加强,特朗普时期毁掉的美欧关系在拜登时期得到了全面修复。欧洲在冷战结束后一直想谋求自主地位,摆脱美国附庸的角色,美欧关系一度出现裂痕。但这次美国通过全面塑造俄罗斯的威胁,毁掉“北溪二号”,拉住欧洲转投依赖美国能源,强化西方团结。
二是俄罗斯的复兴之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普京曾说“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现在看来,这句话很难兑现了。普京将安全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没有经济支撑,俄罗斯复兴之路难上加难。
三是东升西降速度会变慢。从新冠肺炎抗疫失败到阿富汗撤军,再到俄乌冲突,背后都是美国亲自“下场”指挥,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已终结,但是美国仍作为全球实力最强国家的地位仍在“被护持”,可预见的将来,美国还会用各种“高明”手段,全力维护住自己的霸权地位。
事实上,正如近期兰德公司一份研究报告分析,美国对俄罗斯进行有预谋、有计划地全面遏制。冷战结束以来的30年,美国采取非常有策略性的手段打击和遏制挑战它地位的所有对手。先用“广场协定”,锁住日本;再通过亚洲金融危机,打压所谓“亚洲四小龙”;又用通货膨胀、政治更迭等稳住拉美尤其是巴西;再用欧债危机,打击了欧元地位;还用一场又一场的军事冲突耗损俄罗斯。换句话说,日本、欧盟、俄罗斯、巴西,这些有望成为平衡美国的区域崛起力量,都被美国压制住了。当然,这个进程,美国自己消耗也相当大。
中国网:对中国而言,俄乌冲突是减缓外部压力的机遇吗?
王文:未必,事态会很复杂。俄乌冲突牵扯美国对华压制的精力,短期内形成对中国的战略机遇,但长期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最大的外部“灰犀牛”。以我近期多次与美国智库交流的体会看,“以乌制俄”、“以俄制欧”的方式很可能令美国尝到甜头,美国智库正在考虑如何将“制俄”模式在西太平洋沿岸再次上演。美国挑动台海冲突,在近年来的概率将耸升。
如果以长津湖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的话,那么,中国现在大概率会面临一场对美博弈的“复兴之战”。在未来几年,美国高官访问台湾、对台军售升级等都是美国对台政策的新选项,美国动员西方集体制裁中国,也将列入对华政策的新选项中。对此,我建议,为应对“灰犀牛”式的中美全面对决风险加剧,中国必须在海外资产、国际伙伴、对外传播、国内思想、科技自主等领域制定综合防范策略,以底线思维思考“摊牌之日”的到来。
美国为何要将台湾推向战争边缘
对于中美两强“必有一战”或“即将到来的冲突”,2018年特朗普政府国防战略的主要作者科尔比(Elbridge Colby)在其新书《否定的策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中,吐露了一项长久存在于美国外交界战略思维中的“阳谋”,着实硬生生将台湾给推向了战争边缘。
这个“阳谋”就是,美国正努力与澳洲、日本等盟国合作,试图利用“切香肠”的渐进式“友台”与“挺台”方式,煽动中国大陆落实“武统”、发起一场对台湾的有限战争。因为迫使中国大陆将台海冲突升级是符合当前美国利益的,将台海紧张局势升级为军事冲突将有可能给美国在中美的“战略竞争”与地缘竞争中带来胜利的机会。
从地缘政治看中国崛起
从“地缘政治学”看中国崛起的多项观点,果然在近年已逐步应验发生。中国大陆积极参与区域事务与全球治理、做个“负责任的大国”,也使得中美两国的互动交手被外界观察解读为新旧霸权的对垒。中国大陆把握“战略机遇期”,继续增长以厚植国力,透过这个“一带一路”的建设,建立起了横跨欧亚的大陆联盟,中俄连手对抗重返亚洲,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与中国大陆处处对立的美国。除此以外,中国大陆也藉此强化了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联系,延伸了与美国长期对垒的战略空间,让过去由美国所主导建立起来的那套“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面临到了新的挑战与重新建构。
因此,从地缘政治观察中国大陆推动的“一带一路”或“亚投行”,可以看见中美背后所带出新旧霸权的角力;同样从地缘政治检视,中美在南海、台海或东海钓鱼岛主权的针锋相对,也是如此。“中国崛起”可说是过去数十年来亚洲最大的变量,这项崛起目前还在进行中,不仅改变区域权力结构,也变更了区域政经型态。
尽管中国大陆采取“合作为主、淡化斗争”的和平崛起,但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大陆在和平崛起后,已彻底改变东亚地区过去以美国来平衡中国大陆的战略格局,因为当代中国大陆“大战略”的主轴就是“不战而主东亚”,用经济与文化的力量,挤走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势力。而美国在结束中东的战争后,也试图要“重返亚洲”,中美因而在亚洲形成新的交锋状态,也让亚洲权力重新分配。
美国借着美日安保条约巩固与扩增在东北亚对于中国大陆的防堵,也透过在韩国部署战区高空防卫飞弹系统(THAAD)联系起了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重新连结美日韩三方关系;而在东南亚方面,美国与日本也积极对菲律宾和越南进行拉拢,试图减弱中国大陆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美国从朝鲜半岛、东海、南海至印度洋,都建立了相对应的安全机制来反制中国崛起,自然在台海也不例外。
因为中国崛起才让美国需要打“台湾牌”
任职“新美国安全中心”资深研究员卡普兰(Robert D.Kaplan),从传统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学”看“中国崛起”的意义。他在《中国力量的地理意义》(The Geography of Chinese Power)文中指出,假如中国大陆未来将其国力扩张到强土之外,将会对全球政经局势造成极大冲击。卡普兰也针对中国崛起可能形成全球战略地理影响,提出他的观察。
其认为,中国大陆除了位居亚洲中心、拥有广大的天然资源外,正面还面对一个优越的海洋,这种地理条件让俄罗斯望尘莫及,因此在中国崛起后,中国大陆对世界形成的挑战最主要是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他表示,如今中国大陆正慢慢地改变东半球的权力平衡,而这种改变,自然会引起美国的关切,同时,也将引起在地缘政治成为竞争的印度更大的敌对。
区域安全关系无法脱离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地缘所在空间,也将决定国家活动范围和发展的型态,以及与周遭国家的互动关系。以中国大陆为例,因地理位置成为东亚地缘中心国家,中国大陆周边有14个边境国家,因此中国大陆的盛衰自然会影响与周边国家的互动。
从地缘政治观察,目前在印太地区,已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带、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带、还有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地带,这些中心地带的划分只是地缘活动范围,并非是各自分离的,彼此间也没有明显界线,而是相互交错重迭的。
过去,奥巴马政府称中国大陆为“建设性的战略伙伴”,而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则将中国大陆给定位为“地缘政治经济的战略竞争对手”。如今,东亚已出现了多极化秩序的态势,随着中国大陆政治、军事、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增长,美国与中国大陆的紧张关系必然加深,美国这个西半球的霸权一定会设法阻止中国大陆成为东半球最重要的霸权,这就是今后两个世代在地缘政治最重要的戏码。
对于中国崛起后的海权发展,卡普兰在《海上的行动能力》( Getting Sea Legs)文中也指出,“中国在世纪将会透过海军,将其硬的国力投射出去”(China will project hard power abroad primarily through its navy),因此,中国大陆的战略目标是要沿着滨海地区建立相当的海空军实力,以阻止美国在任何时间进入第一岛链与中国大陆海岸之间的任何海域。
这其中也包括了对于台湾战略地理位置的担忧,台湾若回到中国大陆怀抱,则解放军在对抗第一岛链上不但立即居于战略优势,而且中国大陆还可以利用台湾优越地理位置,发挥最大的投射军力。因此,他建议美国与台湾必须考虑以 “不对称”的战略来应付中国大陆的军事压力,而美国渐进式“友台”与“挺台”的“切香肠”策略则避免了冲突的快速升级,并减低了对手和其他盟友的反弹。
同时,卡普兰也建议美国军方应采取固守大洋洲的战略,这种战略除了有助于今后如果中国大陆要攻打台湾便必须要有付相对代价的准备外,美国也可以维持在第一岛链区域内的海空军巡逻部署。但台湾不可对此见猎心喜、认为美国一定会为了台湾出兵而一昧“倚美抗中”,因为台湾虽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却是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一再配合美国的演出来挑衅中国大陆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美国对其盟友关系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上,区分为核心盟友、半核心盟友及边陲核心盟友等三种层次,至于哪些国家是美国的重点盟友、哪些又是没有那么重要的盟友,以及哪些国家只是伙伴而并非盟友,都是取决于不同形势下的美国国家利益与战略利益的,可以说是国内外形势决定了美国的对外政策,例如过去的越南、今日的阿富汗与乌克兰皆是如此,都是台湾“倚美抗中”的前车之鉴。(作者 萧衡钟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