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美国威胁,有核武器,就能安心吗?警惕边缘战争
在现代大国博弈中,核武器越来越像一只纸老虎了。
虽然核武器依然是当今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武器,但它的使用门槛和代价极高,没有国家敢轻易使用,所以也很少有国家真正害怕它。
即使有了核武器又能怎样?仗要打的还是会打。其中有核国家之间爆发冲突的情况就并不少见,如伊朗和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国和印度等,都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军事冲突。
除此之外,还有无核国家挑衅核大国的情况。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南在中越边境与西沙海域公然侵犯中国主权。
所以,核弹的作用只可能阻止核大战,而根本阻止不了常规冲突或战争。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国家手里握着大杀器,照样会被虎狼环饲,会感到不安的原因。
此前还有不少人呼吁中国大幅增加核弹头数量,以应对美国可能的穷兵黩武,这些想法未免太过于简单了。假如中国将核弹头数量增加10倍甚至100倍,真的就能高枕无忧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当年苏联的核弹头有几万枚,不比美国少,但最后还是被肢解了。俄罗斯现在的核武器也与美国旗鼓相当,但面对美国及西方的“软刀子”,似乎也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那么美国是如何干掉苏联、压制俄罗斯的呢?这就是美国“边缘战争”策略的高明之处。
“边缘战争”的诈敌之术
早在1956年,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提出,“不怕走到战争边缘,但要学会走到战争边缘又不卷入战争的必要艺术”。这就是美国“边缘战争”策略的由来。
所谓“战争边缘状态”,就是濒临战争的一种状态。如果两个国家的关系恶化到战争边缘状态,那么就会伴随有敌对性的制裁、禁运、封锁、演习、袭扰,甚至还会爆发局部性的武装冲突。
毫无疑问,如果战争边缘状态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全面战争。按照美国“边缘战争”策略的底层逻辑,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战争边缘状态中,谁越不怕战争,谁就会笑到最后。
但自二战以来,似乎没有比超级军事大国——美国,更强的国家了。所以美国搞“边缘战争”,鲜有失败案例。
1962年10月,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建立了至少 6个中程导弹发射架之后,立即实施了对古巴的军事封锁。同时,美国总统肯尼迪还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国家处于最紧急状态》的电视演讲。美苏局势由此迅速升级。
当时,肯尼迪不仅直接警告苏联,“闯越封锁线的任何船只,都将被美国海军击沉”,而且还调动了包括8艘航母在内的180艘舰船,68个空军中队,以应对可能爆发的美苏大战。
除此,美军还命令战略轰炸机带核弹升空,战略核潜艇带核弹出海,似乎美国已做好了核大战的最坏准备。
面对美国的战争准备,苏联一开始也很强硬,但很快就软下来了。后来苏联不仅按美国的要求从古巴拆除并撤走了导弹,甚至还屈辱性地接受了美军登舰检查的要求。
这就是美国的“边缘战争”策略的一次实际应用。也就是说,面对强敌挑衅,只有摆出一副“不惜一战、同归于尽”的坚决态度,才能唬住对手,转被动为主动。
这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如果一个超级大国和一个中小国家博弈,这一招就更好用了。因为一旦发生战争,实力强的一方会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弱势一方更害怕开战,也就更容易妥协和退让。
例如,在上世纪50年中国大陆筹划解放台湾之际,美国为了阻止两岸统一,公然派遣第七舰队挡在台湾海峡中间,摆出一副要武力保卫蒋介石集团的架势。
而鉴于中国当时的跨海作战能力几乎为零,再加上后来朝战爆发,所以解放台湾的计划也就此搁浅。
但如果当年解放军无视美国舰队而决定强行解放台湾,美军会逃之夭夭还是真的会为老蒋拼死一战呢?
同样,在1996年那次台海危机中,虽然美国兴师动众调集了几十艘战舰给李登辉助威,但解放军如果动真格了,美军会参战吗?
确实很难判断。所以说,“兵者,诡也”。美国的“边缘战争”,其实就是打的心理战。打不赢又不敢打,和打得赢却不敢打,都会让自己陷于被动,甚至成为输家。
最高明和最卑鄙的战争打法
当然,在实施“边缘战争”策略的时候,美国会根据不同的对手和地缘条件,确定具体的打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以第三方的角色策动地区内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并将它们推向战争边缘状态,以此获取利益。
在1979年伊朗革命之后,中东的两个强国伊拉克和伊朗爆发了一场边境战争,也就是两伊战争。
而对中东觊觎已久的美国为了消除两个地区强国,也积极策动两国的火拼,明里帮助伊拉克,暗里又为仇敌伊朗提供军火,使得两伊战争打成了耗时8年的消耗战。
此战之后,两个中东地区强国损失惨重,实力大减,而美国扶持的以色列和沙特则趁势崛起,成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利益代理人。
第二,以幕后主使的角色,针对敌对国家策动代理人战争。
现在的俄乌战争即使如此。自2014年俄乌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不断在背后拱火,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而且还为乌克兰输送武器,信誓旦旦地承诺要为乌克兰“做主”。但其实,美国只不过是想让乌克兰充当其反俄棋子而已。
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如果你觉得听懂了我的话,那一定是误会了。”美国即是如此,其对盟友和伙伴的承诺,从来都是模棱两可的。
如果谁相信了美国的所谓“保证和承诺”,那确实误会太大了。
对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应该深有体会。美国把他推到战火之中后,不是与他共同作战,而是迅速撇清关系,并站在大洋彼岸继续为战争添柴加火,唯恐战争打得不够激烈。
很明显,美国的目的就是让乌克兰与俄罗斯火拼,以消耗俄罗斯的实力。不得不说,美国的这一招代理人战争的打法,非常高明,但也很无耻。
第三,通过局部冲突或战争,彻底压垮对手的反抗意志。
如果前两步没有效果,那么美国还可以亲自上阵,凭借其独霸全球的军事实力,继续加剧军事对抗,甚至不惜发动小型军事冲突或战争,以此来打压对手。
比如,在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等事件中,美国的军事挑衅,无非就是在向中国展示其“想打谁就可以打谁”的军事实力和意志。
中国人对此愤怒至极,但军事实力没上来,也只能忍气吞声。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越早越好”
当然,“边缘战争”最终可以导向经济战,也可以导向军事战。
例如,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实力不相上下,而经济实力却要远超苏联。于是美国“边缘战争”的打法,就是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而是把斗争的侧重点转向军备竞赛,本质上就是打经济战。如此,苏联自然毫无胜算。
而如今,中美博弈却是另一种情况。相比美国,中国的经济优势比较突出,而军事实力与美国差距依然较大。基于这种力量对比,美国很可能会放弃通过经济手段打压中国的幻想,而是将斗争重心从经济领域转移到军事领域。
由此判断,如果中美对抗继续升级,那么两国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一战前德国总参谋长毛奇曾说过一句臭名昭著的话——“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越早越好!”
按照西方国家的一贯思维,未来美国很可能会加速、加码对中国实施“边缘战争”策略。
对于美国来说,对中国打“边缘战争”最经济的手段,就是像对付俄罗斯一样发动代理人战争。在亚太地区,美国能选择的战争“代理人”非常多,凡是与中国存在领土领岛争端的国家,都是美国策动的重点对象。
其实美国也一直在这么做。自从奥巴马宣布重返亚太以来,美国就暗助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接连制造了南海风波、钓鱼岛风波。
要不是中国凭借高超的智慧化解了风波,现在中国必然深陷于激烈的地区争端之中,搞不好还会与日本、印度、越南等国兵戎相见。
如果美国再趁机联合西方制裁中国,那么中国的发展崛起之路不仅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国力也必然会被诸多国家消耗掉。
策动中国“内战”,其心可诛
如今,因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并不甘心充当美国对抗中国的代理人,所以美国在南海的代理人战争,短时间内还打不起来。相比之下,西南方向的印度,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国家。
因为中印有着13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争端,为此两国前些年也没少在边境发生冲突。并且美国还在积极拉拢印度入伙旨在对付中国的“美日印澳”四国集团,所以不排除未来印度会成为美国的战争代理人。
除此,“台独”势力则是美国最理想的战争代理人。美国曾多次承诺要“保护台湾”,最近又批准了对台军售计划,大有把蔡英文推到反抗大陆最前线的意思。
美国积极策动中国“内战”,确实其心可诛。而蔡英文如果甘愿被美国当枪使,也必然会成为中华历史上的大罪人。
退一步讲,假如美国的战争“代理人”全部“弃暗投明”了,美国也可以依仗自己的军事优势,亲自上阵与中国打“边缘战争”。如打着南海“航行自由”的幌子,与解放军来一次类似撞机或撞船的局部冲突。
如果美国在与中国可能发生的局部冲突中获胜,不仅可以鼓舞美国及盟友打压中国的信心,还会挫伤中国反击美国霸权的锐气。如果美国落败,那么则可以联合西方国家全面制裁中国,以此遏制中国的发展。
那中国能怎么办?除了确保军事上的胜利之外,还必须做好应对被全面制裁的准备。这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中国粉碎美国“边缘战争”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