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寰宇繁星如瀚彩,人生亘古一凡尘。禅境天籁聆妙曲,匠心斫琴弦自鸣。
  • 毛泽东:好生求德,修身养性,良善处世,信仰天人合一之大道。
  • 新时代地球村人类命运与共,全球共建更加和平发展美丽和谐的家园,全体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共创道行德盛道德王国
  • 习近平: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消失的《永乐大典》,西方隐藏的崛起真相:科技全“偷”自中国?

复兴之路 admin 4个月前 (08-01) 1040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英国的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

对于这次革命,很多人非常不解,就在不久前,英国还是不少大国口中的“莞尔小国”。怎么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工业技术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了呢?

对此,读者们给出各种理由,有人认为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人认为是历史的偶然,有人则认为应该归功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

但除了这些常规的说法外,近两年,一种新的说法,开始在网上悄悄流行。

有人认为,西方科技的爆炸式发展,完全是一场骗局,一场针对于“东方古国”的骗局。即西方的一切科学知识,其实都是从中国“偷”过去的。

这一切说法的来源,都源于明朝时编撰的一套书,这套书便是《永乐大典》。

有人可能会说,《永乐大典》只不过是一套古籍,又怎么可能和西方的工业革命产生关联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1、神秘消失的《永乐大典》

1904年,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从北京打到南京,夺了侄子的江山,史称明成祖。

称帝之后,朱棣内心十分不安,他的江山毕竟是抢来的,如果文人们乱说该怎么办呢?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朱棣决定编纂一套书籍,一套包揽全天下所有“经史子集”的巨著。

 

最终,在接近3000人,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将这套“百科全书”编纂完成,这便是著名的《永乐大典》,全书总共11095册,3.7亿字,光目录便60卷,修完后被存放在南京。

这套书有多么浩繁?从古籍中对他的描述,我们就能一探究竟。

《明太宗实录》中,是如此描述《永乐大典》的:“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于一书。”

翻译过来,只要是天下有的书,几乎都能在这本《永乐大典》中找到。

《永乐大典》编撰完毕后,朱棣让人将书籍誊抄了一本正本,原稿则被存放在了南京的文渊阁,正本则被朱棣带回了北京,安排专人进行保管。

 

没成想到了朱祁镇时期,一场大火,将文渊阁烧了个干干净净。一万多册的《永乐大典》一张纸都没剩下,全部被烧毁。

到了嘉靖时期,朱厚熜居安思危,觉得《永乐大典》这样的旷世奇作,只留一份正本实在是不保险。于是,在他最后的几年,他又命人有誊抄了一份副本。如今市面上能见到的《永乐大典》,全都来源于此。

没成想,书还没抄完,嘉靖皇帝就去世了。更离奇的是,随着他的去世,《永乐大典》的正本也随之消失不见了。结合嘉靖皇帝生前的种种做法,很多学者怀疑,如今《永乐大典》的正本,就在嘉靖皇帝的陵寝内。

这样一套包揽全天下所有古籍的图书,对于历朝历代的文人,可谓有致命的诱惑,对于知名作家郭沫若来说也是如此。

因此,1956年,为了找到这本书,郭沫若亲自带领考古队,想要挖掘嘉靖皇帝的永陵。没成想,永陵埋藏得太深,郭沫若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入口,于是他决定,先挖掘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墓葬练练手,为将来开启永陵打下基础。

到最后,墓是挖开了,但由于保护措施不当,导致出土得3000多件文物,有一半以上全部损毁,剩余的部分,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损伤。这对于中国考古史来说,是一次不可挽回的重大灾难。也正是从这时起,国家定下了非抢救性挖掘,不得开启大型古代墓葬的规定。

至于这和西方的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一切还要从《永乐大典》副本的丢失开始说起。

2、《永乐大典》和传教士

明朝灭亡之后,《永乐大典》得以保存下来,存在故宫的皇史宬中。后来被雍正皇帝搬到了翰林院。到了乾隆时期,为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特地下令,对《永乐大典》进行清点,最终发现,《永乐大典》20473卷,9881册。

也就是说,与明朝时期相比,此时的《永乐大典》只少了1214册,主体基本还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直到咸丰时期。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从那之后,列强纷纷开始在北京设立使馆区,由于位置十分接近翰林院。因此,开始有官员监守自盗,从翰林院中将《永乐大典》偷出来,然后转手卖给外国人。

等到光绪元年时期,《永乐大典》便只剩下可怜的5000本左右,等到第二年,更是只剩下3000本。后来,义和团攻入北京,为了攻下外国大使馆,开始火烧翰林院,在大火中,《永乐大典》只被抢救出300来本,等到民国时期,更是锐减到只剩64本。

那这跟西方工业文明的爆炸式发展有什么关系呢?有人怀疑,西方之所以能崛起,就是因为偷走了中国的《永乐大典》,并从中得到了珍妮机、蒸汽机等工业机器的制作图纸,因此,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消失的《永乐大典》,西方隐藏的崛起真相:科技全“偷”自中国?

万藏史论

2023-07-30 18:02山东

关注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英国的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

对于这次革命,很多人非常不解,就在不久前,英国还是不少大国口中的“莞尔小国”。怎么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工业技术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了呢?

对此,读者们给出各种理由,有人认为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人认为是历史的偶然,有人则认为应该归功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

但除了这些常规的说法外,近两年,一种新的说法,开始在网上悄悄流行。

有人认为,西方科技的爆炸式发展,完全是一场骗局,一场针对于“东方古国”的骗局。即西方的一切科学知识,其实都是从中国“偷”过去的。

这一切说法的来源,都源于明朝时编撰的一套书,这套书便是《永乐大典》。

有人可能会说,《永乐大典》只不过是一套古籍,又怎么可能和西方的工业革命产生关联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1、神秘消失的《永乐大典》

1904年,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从北京打到南京,夺了侄子的江山,史称明成祖。

称帝之后,朱棣内心十分不安,他的江山毕竟是抢来的,如果文人们乱说该怎么办呢?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朱棣决定编纂一套书籍,一套包揽全天下所有“经史子集”的巨著。

最终,在接近3000人,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将这套“百科全书”编纂完成,这便是著名的《永乐大典》,全书总共11095册,3.7亿字,光目录便60卷,修完后被存放在南京。

这套书有多么浩繁?从古籍中对他的描述,我们就能一探究竟。

《明太宗实录》中,是如此描述《永乐大典》的:“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于一书。”

翻译过来,只要是天下有的书,几乎都能在这本《永乐大典》中找到。

《永乐大典》编撰完毕后,朱棣让人将书籍誊抄了一本正本,原稿则被存放在了南京的文渊阁,正本则被朱棣带回了北京,安排专人进行保管。

没成想到了朱祁镇时期,一场大火,将文渊阁烧了个干干净净。一万多册的《永乐大典》一张纸都没剩下,全部被烧毁。

到了嘉靖时期,朱厚熜居安思危,觉得《永乐大典》这样的旷世奇作,只留一份正本实在是不保险。于是,在他最后的几年,他又命人有誊抄了一份副本。如今市面上能见到的《永乐大典》,全都来源于此。

没成想,书还没抄完,嘉靖皇帝就去世了。更离奇的是,随着他的去世,《永乐大典》的正本也随之消失不见了。结合嘉靖皇帝生前的种种做法,很多学者怀疑,如今《永乐大典》的正本,就在嘉靖皇帝的陵寝内。

这样一套包揽全天下所有古籍的图书,对于历朝历代的文人,可谓有致命的诱惑,对于知名作家郭沫若来说也是如此。

因此,1956年,为了找到这本书,郭沫若亲自带领考古队,想要挖掘嘉靖皇帝的永陵。没成想,永陵埋藏得太深,郭沫若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入口,于是他决定,先挖掘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墓葬练练手,为将来开启永陵打下基础。

到最后,墓是挖开了,但由于保护措施不当,导致出土得3000多件文物,有一半以上全部损毁,剩余的部分,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损伤。这对于中国考古史来说,是一次不可挽回的重大灾难。也正是从这时起,国家定下了非抢救性挖掘,不得开启大型古代墓葬的规定。

至于这和西方的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一切还要从《永乐大典》副本的丢失开始说起。

2、《永乐大典》和传教士

明朝灭亡之后,《永乐大典》得以保存下来,存在故宫的皇史宬中。后来被雍正皇帝搬到了翰林院。到了乾隆时期,为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特地下令,对《永乐大典》进行清点,最终发现,《永乐大典》20473卷,9881册。

也就是说,与明朝时期相比,此时的《永乐大典》只少了1214册,主体基本还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直到咸丰时期。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从那之后,列强纷纷开始在北京设立使馆区,由于位置十分接近翰林院。因此,开始有官员监守自盗,从翰林院中将《永乐大典》偷出来,然后转手卖给外国人。

等到光绪元年时期,《永乐大典》便只剩下可怜的5000本左右,等到第二年,更是只剩下3000本。后来,义和团攻入北京,为了攻下外国大使馆,开始火烧翰林院,在大火中,《永乐大典》只被抢救出300来本,等到民国时期,更是锐减到只剩64本。

那这跟西方工业文明的爆炸式发展有什么关系呢?有人怀疑,西方之所以能崛起,就是因为偷走了中国的《永乐大典》,并从中得到了珍妮机、蒸汽机等工业机器的制作图纸,因此,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更有甚者,有人怀疑,就连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也有可能是从《永乐大典》中剽窃的。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万有引力的,也很有可能是中国人。如若不然,英国为何从一个一无所有的“莞尔小国”,工业突然得到爆炸性发展呢?

这种说法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在逻辑上,根本无法自洽。

首先,英国打开清政府的大门时,他们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而《永乐大典》副本流向海外,是从1860年才开始的,在时间上根本对不上。

还有一种说法,称西方人之所以能获悉《永乐大典》上的内容,从而引发工业革命,完全是当时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兼虔诚基督徒徐光启的“监守自盗”。

当时,徐光启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往非常密切,并受到他的启发,完成了多本著作的创作。而作为“报酬”,徐光启很有可能偷偷将《永乐大典》翻译给了利玛窦。

而利玛窦又将这些知识带回了欧洲,从而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这种说法,同样站不住脚。首先,徐光启虽然为内阁次辅,但进不了藏书阁,根本接触不到《永乐大典》,见都见不到,又如何将其翻译给利玛窦呢?

且利玛窦是意大利人,如果徐光启真的将《永乐大典》翻译给了他。那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应该是意大利才对,又怎么会成了英国呢?历史上可没有记载,利玛窦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投入英国人的怀抱中。

且在明末清初这个年底,几乎没有英国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将《永乐大典》带回英国,更是无稽之谈。

最主要是,按现存的《永乐大典》残本来看,其收录的,大部分都是文化古籍、文献资料,其中的科学类书籍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即使有,也都是宋、元时期的旧书。要知道,自朱棣编撰完《永乐大典》后,这套书的册数就没在变过。

难道我国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以及蒸汽机等机械的制作方法?显然不可能,如果真的是这样,清朝也就不会被列强打得那么惨了。

更遑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起,并非科学的突然爆炸,而是前人不断积累的结果。

3、工业革命与“蝴蝶效应”

想要弄清楚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英国发生,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个改变,机器不是突然就被发明出来得,而是因为有人需要,它才会被研制出来。

就像一个十分瞌睡的人,他只会发明出床,而不会发明出板凳或其他东西。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人的思想得到解放,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更是让这些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诞生,对生产和市场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后来,英国完成了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全部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很少有英国传教士到中国来的原因所在。

资本主义诞生后,他们为了获利,需要得到更多的商品,于是心生用机器取代手工的想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1705年,纽可门发明了第一代蒸汽机,用于给矿井抽水,而蒸汽技术和活塞技术,早在罗马时期,就已经在西方初具雏形。

后来,瓦特又在纽可门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出改良版蒸汽机。至此,正式敲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生产速度得到大大的提升,也正是因为此,英国才需要扩大自己的倾销市场,最终用大炮,轰开了清朝的大门。

一切的一切,看似都是独立的,其实都有因果关系。正如“蝴蝶效应”所描述得那样,南美的一只蝴蝶,由于多煽动了一下翅膀,最终导致北美一场大型龙卷风事故的发生。

不可否认,在明朝之前,我们保持了一个令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高度。

但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的发展进程开始加速,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过于稳定,各项科学技术几乎止步不前,最终被西方超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样的历史,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的确发生了。

既然发生了,我们就要从中得到教训,懂得居安思危、发愤图强,这样,才能后来居上,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是臆想西方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全都是从中国“剽窃”去的,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并不值得提倡。

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一样,不停地用“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只会让自己变得麻木,只有正视历史,砥砺前行,才是发展的真理。


道德网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消失的《永乐大典》,西方隐藏的崛起真相:科技全“偷”自中国?
喜欢 (0)